一体化压铸车身维修技术迎来突破! 行业盛会共谋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新未来
发布时间:2025-08-13
浏览量:179
烟台,2025年8月10日——随着新能源汽车铝车身、一体化压铸车身及智能驾驶车身技术的快速普及,如何攻克其带来的高昂维修成本与复杂工艺难题,成为行业迫在眉睫的挑战。
在此背景下,由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售后分会与中国汽车碰撞维修技术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一体化压铸车身等维修新技术新工艺交流会”于8月10日在烟台奔腾钣喷实训基地圆满落幕。本次会议汇聚了众多主机厂技术专家、顶尖维修企业代表、设备供应商及研究学者,共同绘制了车身维修技术升级的路线图。
直击痛点:新技术浪潮下的维修革命
会议聚焦行业最前沿挑战与解决方案:
破解“维修难”困局:深入探讨一体化压铸车身、铝车身、智驾车身(含激光雷达等精密传感器布局)的结构特性、损伤模式及维修可行性边界,明确高成本背后的技术根源。
虚拟仿真赋能维修:会议展示了数字孪生与虚拟仿真技术在车身维修中的革命性应用——从精准损伤评估、维修方案模拟验证,到技术人员虚拟培训,大幅降低试错成本,提升首修成功率。
新工艺与设备突围:现场演示了针对新材料、新结构的创新维修工艺与专用设备(如先进铝焊接/粘接技术、高精度车身校正平台、传感器校准工具),部分方案可使特定维修场景效率提升40%,成本降低30%以上。
安全至上:针对智能驾驶汽车,重点研讨了碰撞后感知系统(摄像头、雷达、激光雷达)与控制系统(ECU、线束)的检测、修复标准及安全验证流程,确保功能恢复万无一失。
凝聚共识:协同构建行业新生态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面对颠覆性的车身技术变革:
标准先行是基础:亟需建立覆盖新材料修复工艺、智能驾驶系统维修安全规范、虚拟仿真应用指南等领域的统一行业标准与技术规范。
“产学研用”需深度融合:主机厂应更早开放车身数据接口、维修指南;维修企业需加速技术升级;设备厂商与科研机构应紧密合作,开发针对性解决方案。
人才转型是关键:培养掌握跨学科知识(新材料、电子、软件、传统钣喷)的“新一代维修技师”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保障。
· 展望未来:技术升级惠及终端消费者
本次会议不仅是技术的碰撞,更是行业迈向协同发展的里程碑。达成的共识与展示的解决方案,为大幅降低新能源汽车车身维修成本、提升维修质量与效率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新工艺、新标准的落地应用,消费者将享受到更快捷、更可靠、更经济的车身维修服务体验,进一步消除新能源汽车使用的后顾之忧。
中国汽车碰撞维修技术研究中心
奔腾数智车身技术培训中心
2025年8月